【内容摘要】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将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体验,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成功,更有不少老师在作文技法训练方面有了许多收获。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滥于模仿而少创造,情感虚假苍白而少真情的通病。而大量作文课堂教学更是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理”轻“情”,重“文”轻“境”。有学者将传统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归纳为这样六点:“应题”的束缚,“应体”的拘泥,“应命”的违心,“应法”的尴尬,“应套”的就范,“应试”的无奈。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重新作了定位。其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将义务教育分成4个学段,分别设置了阶段目标,注重了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作文教学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一种氛围——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儿童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脑子里立刻蹦出这样一类词语:难、苦恼、害怕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矩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多造成的,学生始终在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在十分痛苦中熬出一篇篇符合老师要求和规范的作文来。如此写作,怎么不与“苦恼,”“害怕”联系起来?在新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达成,更要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鉴于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写作课堂氛围,便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
上文谈到,当前作文因“应题”,“应体”,“应命”,“应法”,“应套”“应试”,使学生感到束缚,拘泥违心,无奈尴尬。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着“我手写我的口”精神,《新课标》的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当然自由表达不等同于胡言乱语,所以第三学段作了这样的表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所以我们要更少地限制,让学生的心灵松绑,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的驰骋思维。例如笔者在教五年级一节实验作文课《烧不坏的手帕》时,打破要求学生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观察和写作的常规,而是毫不限制地让学生观察、想象,可以写实验的过程,也可以想象成童话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诗歌,甚至允许学生将其过程做成实验记录。结果表明,挣脱束缚的学生兴趣盎然,角度众多,形式丰富,写出了许多极富创意的课堂习作。作文课的自由,包括学生选材的自由,感情表达上的自由和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那些极度灿烂的夸张的形象,那些充满奇幻意味的瑰丽的色彩,那些随意穿越时空,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游侠和斗士,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他们在这些故事中寻找梦想栖息的家园。
但可悲和可怜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现行教材从一—五年级,几乎没有安排一次想象作文训练,甚至没有穿插渗透想象作文的训练。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如实地描摹生活中的事物、事件,呆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培养语言的照相机。但这种努力往往遭到失败。所以《新课标》中,多次明确提出了作文课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第一学段提出“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象”,第三学段则进一步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由此可见,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是《新课标》对作文课的一项重要要求。
也如上文堤到的教例,在写实性作文课《烧不坏的手帕》中,我特意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把它当做生活中发生的一次严重的火灾事故,把实验过程写成一则童话故事,让学生将自己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这样,不但让学生的情感参与了,而且有效地加强了课堂的想象氛围,使学生在更愉快更轻松的环境下写作,效果自然会好。
3、少一些技巧,多一些漫谈
淡化技巧训练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写作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与此不同的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除了“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与旧日《大纲》相比,这几乎不算什么技巧方面的要求了。在淡化技巧的同时,《新课标》又强调了另一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对学生情感和素材内容的积累又是非常重视。该如何做?那便是更少一些技巧的训练,更多一些随笔式的漫读,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4、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
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量的“拣钱包”、“扶盲人过马路”等事件?难道是所有的人都把钱包往大街上扔,所有的人都把眼睛弄瞎再跑到大街上来吗?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追求思想教育!过多的说教,一味的强调要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观点,一味的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而学生在作文之前,就要对脑子里的素材一一对应这些思想要求进行过滤、审查,到最后便发现,心里根本找不到这么高尚的事件!那么就意味着无法进行写作了,于是只好找这些“高尚”的案例来凑数。而这些事恰恰是学生最不感兴趣,最不想说的话,除了能造成学生为人和为文的“假、大、空”外一无好处!
《新课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无不是以儿童特有的童真出发,去观察世界感悟人生的;无不要求以幼稚纯真的眼光,去描绘世界的。只有这样的视角和内容,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也才会让学生做真实的人。
如在一次给三年级学生上作文课,要求学生谈谈“赖床”的话题,学生居然会非常乐意。一个学生说到“被窝里暖烘烘的,可舒服了”,其余学生会心地微笑了,他继续说:“妈妈喊我起床,掀我的棉被,打我的小*股,还说要脱我的小裤头……”这时,全班孩子竟哈哈大笑,有几个学生还手舞足蹈起来。他还继续说:“我才不怕呢,反正只有妈妈一个人,给她看见了也没关系,我就把*股翘起来……。”这句话更引起了哄堂大笑,全班气氛更加活跃了,光地上就有笑扒了三个学生,还有一个学生竟跑过去搂着他就是一个响响的吻。为什么这样几句幼稚甚至有些不雅的话,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共鸣呢?因为这是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事,也只有这些童言稚语才能真正道出了孩子认为有趣的事,才能真正道出他们的快乐,道出他们心中的秘密!
由此可见,多一些童真,多一些烂漫,多一些幼稚,少一些说教,少一些立意,少一些严肃,不但不会对作文教学有什么坏处,还会让课堂增色不少,还会让作文光彩许多。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论小学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来源::未知 | 作者:ballbet贝博app下载_滚球体育官网-手机版|直播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
- 下一篇: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学科教育]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
- [学科教育] 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 [学科教育]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
- [学科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
- [学科教育] 谈钢琴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
- [学科教育] 在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上飞
- [学科教育]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
- [学科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 [学科教育]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数
- [学科教育] 开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
- [学科教育] 中学物理教法选择与优化策
-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举
- [学科教育]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
- [学科教育]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因材施
- [学科教育] 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
- [学科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